解读|六大亮点关注海南自贸区建设,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如何乘风破浪?
今日看点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海南自贸港的建设终于步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轨道。从2018年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提出,再到今年6月《方案》的出台,海南自贸港经过了两年的准备、论证,如今将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在自贸港建设中,海南将如何推动老牌优势产业——文旅产业的发展,备受各界关注。《方案》的出台,给海南文旅产业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文旅产业又该如何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
一、 《方案》出台,
给海南文旅产业带来了哪些利好?
1
境内外企业、人员、资金流动更加便利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方案》提出,要通过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等构筑一个自由开放、安全高效的市场环境。
第一,外国人入境门槛进一步降低。出入境方面,免签入境渠道、申请免签入境事由进一步放宽,实施外国旅游团游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海南入境游的便利化水平大大提升。航空运输政策方面,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允许相关国家(地区)航空公司承载经海南至第三国(地区)的客货业务。当前,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严重依赖于航空运输业,此举将进一步加密海南国际航线的布局,以民航的国际化进一步反哺旅游业,提升入境游客的体量规模。
第二,境内外企业投资贸易更为便利自由。旅游业是海南鼓励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方案》中提到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既准入又准营”等税收政策制度,以及法治制度、风险防控体系和社会治理的建设,都在为文旅企业提供一个更为便利、安全、高效的营商环境。
第三,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问题一直是海南发展的短板。2018年,海南发布《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百万人才下海南”计划拉开序幕,而此次《方案》则提出针对高端产业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比如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讲学交流、经贸活动方面提供出入境便利;为人才提供工作就业、教育生活服务。出入境政策的便利化是吸引人才的先决条件,而后续的公共服务与保障则是能否真正留住人才的关键性因素。
总的来说,境内外企业、人员、高层次人才、资金流动的便利自由化,对于追求“国际范”的海南文旅产业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利好。此举将有力倒逼海南传统文旅产业的变革,发挥精品旅游、国际消费旅游等新动能的驱动力,大大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文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图片为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图片来源于网络
2
免税购物政策调整,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利好不断
《方案》中关于免税购物政策的着墨是一大亮点。第一,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从最初实行政策时每年每人的5000元到如今的10万元,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不断上调,商品类型不断扩大。此外,目前海南仍在加快免税企业、商店的布局,加快海口国际免税城、三亚免税城三期的规划建设;与国际免税集团合作,促成国际免税集团在海南落地。不少媒体称,《方案》中对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将海南真正打造成一个堪比香港的免税购物消费天堂。
值得关注的是,受疫情影响,日韩免税行业遭到巨大打击,部分海外消费回流到了海南,再加上海南免税店近期购物优惠政策的加持,近两个月来海南免税行业反而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当然,海南免税行业的后续发展如何,不仅仅依靠足够的免税购物额度,还得对比具体的优惠力度和商品丰富程度。
第二,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这意味着,不用出岛,本地居民也能免税购买到入境商品。此举给疫后本土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心剂,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本地客源市场的发展。总的来说,无论是“免税购物额度的扩大”,还是“不需离岛就能免税”,都能实实在在地拉动海南旅游消费的大盘,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创造良好开局。
3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海南是个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集海洋资源、海岛资源、热带雨林资源于一体。注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贯彻于建省以来海南的若干政策与工作实践中。一方面,《方案》延续了海南“生态立省”的特色,秉持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原则,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融入自贸港建设大局加以推进,例如建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另一方面,继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观光、休闲、文体、康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将继续担当主角。《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2019)中便提到,发展度假民宿等新型住宿业态,促进生态旅游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如何开发生态旅游新业态,做出新意、诚意、创意,是海南目前要重点考虑的。
图片为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图片来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官网
4
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康养加速融合发展
《方案》提出,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凭借着海南本身在自然环境、气候上的优势,海南一直致力于发展康养、节庆、会展、体育产业。经过若干年的耕耘,如今几大产业已初具规模。康养方面,建立起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积极探索国际医疗旅游新模式;会展方面,博鳌亚洲论坛持续发挥品牌效应;文体方面,既有海南岛欢乐节、环岛自行车赛等当地品牌节庆活动的加持,又成功引入了不少大型文体项目。以近两年为例,三亚陆续成功举办了两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填补了海南关于国际电影节的空白;五源河体育场2019年多场演唱会的举办,更是直接催生了“演唱会经济”,抬高了海口当地免税购物、旅游、住宿、餐饮营业额的大盘。
未来,在自贸港的建设中,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将会更多地强调“国际”色彩,也就是说,海南旅游业与关联性产业的发展,将面向全球消费市场,而不仅仅依赖于当前国内的长线游群体。因此,在探索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要以统一的国际标准开发内容产品,提供“无差别”“零障碍”“便利化”的设施与配套服务,建设“全民友好”“全时友好”“全域友好”的新海南。
5
文旅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成为重点
《方案》提出,支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这是海南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坚持全域旅游创建的必然要求。当前,海南文旅资源多数集聚在以三亚、海口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带,而广大西部和中部地区资源分散、各自为战,尚未形成成熟完备的产业链条。与此同时,三亚、海口,内部资源集中度同样不够,各环节协同发展机制欠缺,供需错位、供给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基于此,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就是要弥补当前产业链产业群发展的不足,提升海南文旅产业的整体水平;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就是要发挥产业园区、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集聚产业核心及配套要素,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消费服务,为企业及相关人才提供一个产业交流、资源对接、创意孵化的服务平台。
三亚正大力发展游艇产业,图片来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官网
6
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
试验最高水平的开放政策,挑战与机遇并行。《方案》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重大风险识别和系统性风险防范,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向正确、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方案》提出,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失信惩戒等机制。加强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交易、存证等方面应用,探索适合自由贸易港发展的新模式。可以看出,关于文创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对外文化贸易、旅游商贸将得到政策与法律更多的支持。目前,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制定已提上日程,自贸港的法治建设蹄疾步稳。
此外,《方案》对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重大风险提出了防控要求。以公共卫生风险防控为例,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加强对全球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推进境外传染病疫情风险早期预警,严防重大传染病跨境传播。文旅产业本身便是人口聚集、流动性强的产业,如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起应急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是当前文旅产业需要考虑并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海南文旅产业的发展:有风光,也有失意
文旅产业是海南老牌优势产业,借助于国际旅游岛和自贸港建设的契机,海南文旅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近十年的发展情况而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有待完善。基础设施方面,以交通设施为例,目前海南形成了“田字型”高速公路网,但路网在全国仍处于中等水平,与部分“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的省份存在不少差距。公共服务方面,目前除了省级、市级配备有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博文化场所外,大多数省直辖的县级市没有配备相关的公共文化场所,群众无法就近就地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二,内容供给方面,高端供给不足,人文内涵欠缺。一方面,海南旅游资源属于传统的“3S”(sun,sea ,sand)型,主打热带海岛自然奇观。而受制于孤悬海外的地理环境,海南历史、文明形成的时间晚,故历史文化资源稀少,人文古迹类景区匮乏。另一方面,基于文旅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海南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在此过程中又涌现出不少急功近利型的低端旅游产品,给产业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
图为乐东龙沐湾,图片来源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官网
第三,客源市场方面,入境游客过少,“国际旅游岛”名不副实。邓涛涛(2016)等研究发现,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未显著提高海南旅游客源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并未显著提升海南开放环境,也并未有效推动海南高质量旅游吸引物的开发。的确,海南并未过多关照到国际客源市场,宣传运营、营销手段围绕的大多是国内避寒游、海岛游群体,因此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内香”的局面。以2019年数据为例,尽管接待入境游客总人数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达到143.59万人次,但这个数字也仅占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的1.75%,入境游与国内游的市场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第四,“旅游+地产”模式过度透支了海南旅游资源。纵观海南建省以来的三十多年,房地产市场始终未曾缺席,并一度成为海南的支柱性产业,在海南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很大比重。不少房地产商借旅游之名行圈地之实,造成了房地产市场无序开发的乱象,部分开发商甚至填海造陆,严重破坏了海南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近两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整治房地产乱象,展开了一系列的“去房地产化”行动。
三、自贸港建设背景下,
海南文旅产业该如何破题?
1
充分调研,把握入境旅游市场需求
当前,入境游规模小层次低人数少的现状,离官方提出的目标——“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世界旅游消费目的地”尚有一定的距离。鉴于此,从业者理应主动了解、迎合并大力开发海南的入境游市场。海南入境游客源地主要为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发之前,应充分调研客源地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消费偏好与倾向;在开发过程中,应寻求文旅产品与客源地同类型产品和同类旅游目的地产品的不同点,强化文旅产品的唯一性与奇特性。例如,针对日韩游客,海南免税商品折扣要更加优惠、种类要更丰富,才能保持吸引力。此外,还要有足够的人文景观、异域奇观的支撑,反之,目标受众将转移至东南亚的国际一流海岛目的地。
图为儋州火山岩海岸,图片来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官网
2
优化供给,打好文旅内容差异牌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套服务供给,夯实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光网、路网、电网、水网、气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统筹规划全域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开设旅游高铁、城际、市域列车,优化海口、三亚等重点城市的旅游交通线路,力争用最快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将文旅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优化文旅服务供给,推动出入境手续便利化建设,优化旅游核心及配套服务,加强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丰富公共文旅产品供给。
第二,打造精品文旅项目,增强目的地人文内涵。目前海南现存的文旅项目不多,规模普遍较小,品质不高,部分主题乐园项目内容呈低幼向,难以吸引到国内乃至国际的全年龄圈层游客。基于此,一要大力推动知名文旅集团在海南投资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文旅项目与消费品牌,发展“总部经济”“首店经济”;二要保护利用好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旅游吸引物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打造目的地文旅品牌形象;三要引进国内外优质剧目演出,推出本土文艺精品,满足游客消费需求,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培育城市艺术氛围,提升门户城市、旅游城市的人文气质。
图为海口明昌塔,图片来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官网
第三,发展特色文旅产业,谋求错位差异化发展。海南发展文旅产业,既要与香港、迪拜等免税购物天堂竞争,又要面临巴厘岛、普吉岛、马尔代夫等众多一线海岛旅游市场的挤压。唯有发挥“特区之特”,开发“产品之特”,形成“产业之特”,才能真正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一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大力发展免税购物、免税旅游,利用好电商直播、线上购物等新零售模式,提升当地居民消费能力,提高海南旅游消费的国际化水平。二要因地制宜,鼓励各市县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文旅产业,打好文旅差异牌。重点旅游城市应谋求多种组合旅游产品的综合发展,区域门户城市、一般旅游城市、游客中转集散地等应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确定一至两个鲜明主题,进行形象设计、产品开发与产业布局,如文昌的航天旅游,琼海的会展经济、医疗康养游等。
3
强化保障,稳步推进产业发展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制定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影响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的“房地产依赖症”,加强物价调控,突破影响旅游消费的价格瓶颈。
其次,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利用政策洼地优势,吸引大型文旅及相关企业来琼投资兴业,同时,要着重培育本土文旅企业、文旅品牌,发挥自贸港“试验田”的“先行者”作用。
此外,还要加强人才的培育。对标深圳、青岛,通过在海南设立名校新校区、联合办学等形式,补足海南教育的短板;支持国际旅游、文化产业等学科的建设,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研究型国际化人才的储备;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曾表示,“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有中国最密集的高端酒店群、亚洲最大的邮轮港、全球最大的单体免税购物城。离岛免税、落地免签政策和便捷的空中航线让海南成为中国旅游最自由、最实惠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独享的三次政策红利,让海南旧貌变新颜,换了一番人间。在自贸港强大的政策背书下,企业、资本、人才和各类高端要素将集聚海南,为自贸港的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而政策能否持续落地落实,服务能否精准精细,内容能否优质突出,才能真正决定海南文旅产业乃至整个自贸港建设的未来。
参考来源:
[1]邓涛涛,邹光勇,马木兰.国际旅游岛战略提升了海南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政策效果评估[J].经济管理,2016,38(07):147-155.
[2]谢彦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的供给侧结构性突破战略[J].旅游学刊,2020,35(03):4-6.
[3]谢彦君,卫银栋,胡迎春,王丹平,陈枫.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J].旅游学刊,2019,34(01):12-22.
[4]人民日报.争创实践范例,海南三十再出发——访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EB/OL].https://www.sohu.com/a/220668071_114731,2018-02-03.
[5]界面新闻,海南真的能取代香港成为中国最大的购物天堂吗?[EB/O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477451.html,2020-06-04.
END
美 编 | 赵 航
推荐阅读